##文末另有2012.7.12新增的說明##
簡單來說,寶寶的防曬策略應該是以「避開陽光」>「遮蓋皮膚」>「塗抹物理性防曬品」。
http://www.mababy.com.tw/knowledge/article.aspx?aid=AD0295F0855A1695
嬰兒與母親2012年7月號 NO.429
寶貝肌膚從小開始! 有些家長認為,嬰兒還小,肌膚稚嫩、白晰無斑點,還沒有防曬必要,或只要肌膚未直接受到陽光照射,就不需防曬,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迷思,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師蔡昌霖指出,寶寶的皮膚很細緻、脆弱,角質層比較薄,黑色素比較少,對紫外線的防護沒有大人好,所以更可能在不注意的情況下急性曬傷,或是在日積月累中增加紫外線的傷害,所以,「寶寶防曬絕對是有必要的!」
只要在白天就應做防曬
夏天日光強,如果在外時間久又沒有遮蔽物,陽光直射肌膚的機率高,曬傷的可能性也較高,尤其帶寶寶去海邊、沙灘或水上樂園等地,活動時必須長期曝曬太陽的環境下,是紫外線最容易傷害肌膚的時候。有些寶寶在長時間曝曬下,皮膚會出現紅、癢、脫皮、刺痛,甚至會起水泡,這就屬於急性曬傷的症狀。蔡昌霖醫師建議,寶寶皮膚若出現上述急性曬傷症狀,家長應該帶他們看專科醫師尋求診治,不應該自行使用藥膏或一般民間偏方解決,甚至任由肌膚受傷而不管。
「只要在白天,無論季節、天氣、所在地為何,家長們一定要為寶寶做好防曬措施」蔡昌霖醫師強調,不只在大太陽底下或是戶外的時候,即使在陰天、雨天或在車內、騎樓下,甚至在室內,都有可能讓肌膚接觸紫外線。只要在白天,紫外線都仍然會直達皮膚,所以很多家長以為肌膚沒有曬到太陽就是安全,也不會遭受紫外線的傷害,因此,疏忽而未幫自己及寶寶做好防曬,使得肌膚在不自覺中,持續接受紫外線的曝曬,長期下來,寶寶的皮膚就可能受紫外線傷害。
要看寶寶的肌膚有沒有受到紫外線的傷害,有個簡單的方法,就是檢查寶寶暴露出來的皮膚部位(如臉、手臂外側等處)的膚色,與沒有暴露在外之肌膚(如手臂內側)的顏色是否有差別,如果外側肌膚比內側的膚色深,就顯示寶寶的肌膚已受到紫外線的傷害。
維生素D可由補充品攝取
雖然有些家長認為,曬太陽是為了可讓皮膚合成維生素D,因此帶寶寶曬太陽是有益健康的,但是蔡昌霖醫師表示,曬太陽對任何年紀而言,都是弊多於利,因為曬太陽不僅短時間內有可能造成急性曬紅、曬傷,長期累積則會出現曬黑、光老化、色素斑點的問題,甚至有引發皮膚癌的機率,且國外的研究也發現,越早接受紫外線曝曬,未來也有較高的機會產生色素痣,如果只是為了得到維生素D,其實只要從飲食攝取或給予營養補充品,一樣可以獲得。
「讓寶寶喝牛奶或吃深海魚,就能攝取維生素D,若不足,可給予口服維生素D替代。國外醫學研究建議, 1至70歲的人,每天可補充6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;而1歲以下的寶寶,給予400國際單位以下的維生素D即可」蔡昌霖醫師也指出,根據國外的研究,白種人皮膚癌的原因大多是小時候長期曬太陽造成,因此愈小做好防曬,是對肌膚健康的投資。醫學研究也顯示,兒童時期接受到的陽光曝曬量,超過一生之中的80%以上;因此為防止寶寶受到陽光過度曝曬,應該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作適當的防曬,以幫助保護細嫩而未成熟的皮膚。
「避開陽光直射」為防曬首務
防曬措施包括使用防曬產品及防曬用遮蔽配件。寶寶防曬的策略,優先順序應該以避開陽光為首要,其次為給予肌膚遮蓋,再者是塗抹防曬品。平日無論寶寶在家或帶他們外出,都盡量不要讓其曝曬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中。居家佈置建議可使用不透光的窗簾布,防止陽光曬入室內,不但有防曬的效果,也可以避免室內溫度因日曬而上升。
在給予肌膚遮蓋方面,以直接包覆在皮膚上的防曬效果最好,如穿著在身上的衣物,而距離皮膚較遠的遮蓋方式,如使用嬰兒車的遮陽蓋、撐陽傘,或外出盡量走到騎樓或有遮蔽物等陽光無法照射的地方,因為紫外線仍有可能經由反射、折射到達皮膚,所以防曬效果仍不足。
外出穿著的衣物是否需選擇防曬材質,蔡昌霖醫師說,其實一般的衣物就有阻隔紫外線的效果,防曬材質的衣物是藉由利用織法、化學塗層、特殊材質等方式,來達到阻隔紫外線的效果;若在沒有科學儀器的輔助下,想要藉由一般的衣物做到較好的防曬效果,可選擇材質較厚、織法較密、肉眼下較不透光的衣物,並且加上多種遮蓋方式,如穿長袖衣服加戴寬帽筵的帽子及撐陽傘,這樣能發揮較好的防護功效。
「物理性防曬」較不刺激
若是外出處於完全無法遮蓋的情況下,可在出門前半小時,先使用防曬產品,塗抹於寶寶暴露於外的皮膚上。蔡昌霖醫師建議,寶寶的防曬產品最好選擇物理性防曬品,亦即含有氧化鋅(Zinc Oxide)、二氧化鈦(Titanium Dioxide)的成分,塗抹於肌膚無法遮蓋的地方上(如臉部、頸部、四肢)。因為物理性防曬成分較不會穿透角質層進入體內,且物理性粉體造成刺激性及皮膚過敏的機會較小,不建議使用化學性的防曬產品,因為此類的防曬成分對肌膚可能的刺激性較大,易產生過敏,且分子小的化學防曬成份容易有深入皮膚的風險。
物理性防曬產品的另一項優點是對眼睛的刺激較小,因為小寶寶的手會不自主揮動、揉眼,有可能會把塗在皮膚上的防曬保養品揉進眼睛裡,所以對眼睛刺激性小也是很重要的考量。另外,物理性防曬品擦在皮膚上會使肌色偏白,一段時間後,家長較能分辨出,防曬品是否被寶寶擦掉或流汗造成脫落,而決定要不要補擦。如果擔心沒有完整的防護,只要每隔二小時補擦一次,就可持續使防曬品產生保護效果。尤其長時間在陽光下活動、游泳或者流很多汗的情況下,更必須注意補擦防曬品的重要性。
在防曬係數的選擇上,並不是選擇愈高係數愈好,蔡昌霖醫師解釋,因為高係數的防曬品較油膩,對寶寶的肌膚易形成負擔,所以只要選用SPF30以內、PA++的係數即可。SPF50以上防曬品與SPF30以下的防曬效果差別不到5%,所以選用較高係數並沒有一定的必要性,「使用質地清爽的防曬品且持續補擦,防護效果就已經相當好。」而SPF是針對UVB的防護標示,而PA是針對UVA防護標示,如果要全方位防護,應該選擇兩者皆有標示的防曬品較佳。
結語
「寶寶防曬只怕不夠,不怕過頭」蔡昌霖醫師強調,為寶寶防曬的措施不可缺少,其重要性也遠高於一般人的認知。他也特別叮嚀,在為寶寶作遮蓋肌膚的動作時,必須注意寶寶身體的排汗及行動力不受影響,因為寶寶的皮膚較不耐熱,若包覆過久,會有起汗疹的可能,所以在遮蓋時也要注意不阻礙排汗及影響行動。另外,擦防曬品後也要留意肌膚的清潔工作,在塗抹防曬產品後,回到家也記得將在肌膚上的物理性防曬品洗乾淨。白天保護肌膚不受傷害,夜晚讓肌膚乾爽舒適無負擔,就能讓寶貝的肌膚從小維持在健康的狀態。
###2012.07.12 新增###恰巧7/9有另外一篇文章「嬰兒未滿半歲 不可擦防曬乳」(http://mag.udn.com/mag/ 這篇報導看似衝突,其實這篇文章和我文章裡的論點是一樣的:「
所以,總結來說,寶寶的防曬策略應該是以「避開陽光」>「遮蓋皮膚」>「塗抹物理性防曬品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