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網路上有很多鼓吹日曬有好處的文章,主要的論點都是日曬可獲得維生素D;但這看在皮膚科醫師的眼裡,實在是難以接受;防曬這件事,竟然變成阻礙維生素D吸收的兇手?
Dino醫師仍然相信,防曬仍然是遠遠「利大於弊」的;但「防曬」和「獲得維生素D」這兩件事,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嗎?下面Dino醫師寫一些身為皮膚科醫師的看法,不敢說我的就是標準答案,但希望可以提供大家另一個角度的觀點:
如果沒有耐心看完全文的人,請至少要看完前兩點:
1. 一般民眾即便自認防曬作得很好,但其實在專業皮膚科醫師的眼中都是漏洞百出;在如此防護不完全的情況下,其實皮膚仍然會接受日曬而產生維生素D。如果說每天接受10到15分日曬就可以得到一天所需的維生素D的話,那上述「自認防曬作得很好其實不然」這個族群的民眾完全不需要擔心會缺乏維生素D,因為身體某些部位在防護不佳的情況下一直在不自覺接受日曬。(常見的防護不佳原因:防曬乳液用量不足、未補擦、某些部位漏掉沒擦)如果皮膚科醫師門傾全力衛教大家「防曬」的好處,大部份民眾依然作得零零落落,我不敢想像如果鼓吹大家盡量曬太陽的話,會有多少新的問題跑出來。
2.除了上述防護不佳的問題外,就算使用了防曬乳液,防曬乳液的防曬係數再高,也不會100%阻隔紫外線,因此擦了防曬仍然有機會從日曬中獲得維生素D。根據研究,SPF 15的產品可阻隔94%的UVB,SPF 30的產品可阻隔97%的 UVB,SPF 45的產品則可阻隔 98%的UVB。所以並不是用了防曬乳皮膚就不會接受到UVB而導致皮膚無法產生維生素D,很多民眾甚至醫護人員都有這個盲點。
3.『作好防曬的民眾就一定缺少維生素D?』不是。過往的研究指出,有作防曬的民眾,大部份的人血中維生素D仍然在正常範圍內(甚至有人比未作防曬的還高)。原因Dino醫師認為可能跟上述兩點有關。
4.『維生素D非得從陽光中獲得?』不是。人體維生素D可以從三個來源獲得:(1)皮膚接受陽光照射後產生 (2)食物 (3)營養補給品(如維他命)。雖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的確是(1),但大多數人從未抽血測過血中維生素D,在還沒確定自己是否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下,不明就理地就放棄防曬而大剌剌把皮膚曝曬在太陽底下,而其實說不定自己的維生素D根本沒有不足,這樣其實很沒必要。
5.『我每天只曬10~15分鐘應該沒太大害處吧?』會這樣想的人,大多不太作防曬,自以為只刻意曬了10~15分,但在未防護的情況下,仍不自覺持續在接受紫外線;該「曬多久太陽以得到多少維生素D」這件事完全無法預測,陽光強度時時、刻刻、處處都不同,任何人都無法有計劃地說:「我今天就只吸收足以產生400IU的陽光就不曬了。」相反的,為了得到維生素D而不作防曬防護,在難以衡量陽光強度的情況下,過度曝曬所造成的曬傷、曬紅、皮膚斑點的出現與加深難以避免,更不用講日積月累對皮膚的傷害及未來的病變可能。目前也發現維生素D也有修復DNA的效果,日曬時皮膚細胞DNA會因紫外線受損,皮膚細胞DNA受損的同時,維生素D也同步上升,受損越嚴重,維生素D上升的幅度也越高,因此有學者認為日曬後維生素D的出現,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修補皮膚細胞受損的DNA;古早的人類,沒有防曬,避免皮膚DNA受損、皮膚癌病變可能就只得靠這一味人體的自我修復機制;假設此說法為真,那麼日曬以獲得維生素D的這個「交易」,在進步的現代看起來就變得不那麼吸引人了。
6.『我每天作防曬,作得很徹底,所以我需要吃維他命D?』不是。沒有抽血確定你缺少維生素D之前沒有理由吃維他命。此外,門診中多的是自認作防曬作得很好、其實作的很「落漆」的朋友,如前面第1點所述。
7.『維生素D不是越多越好嗎?』不是。任何東西,過多過少都不行。水喝多了也會水中毒,各種維生素過多也會維生素中毒。維生素D過量,則可能會有中樞神經系統方面之症狀(憂鬱、厭食、噁心、嘔吐),此外可能會高血鈣、高尿鈣,也會有腎結石及組織鈣化的風險。真的抽血確定缺少維生素D的人才需要依情況適量補充。
8.『那從食物中補給如何?』先確定真的有低了再去補充。台灣人是瘋食補的族群,只要一知道哪個食物可以增加某種營養素,為了獲得這單一好處,很多人就會卯起來吃,但是卻完全不去考慮這類食物也有可能帶來額外的壞處;此外,從食物中補給也很難定量,真的有過低問題的病患,應該考慮在門診使用定量的補充劑或藥物來補給,並定期抽血追蹤,才是安全有效的補給方式。
9.『所以我真的不需要補充維生素D?』老話一句,先確定有缺再來補。老人、有骨質疏鬆等骨折高風險族群,會比一般族群需要注意體內維生素D和鈣的濃度,需要依照每個人各別缺少情況的嚴重程度適量補充,過猶不及。
10.『那…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?』有!請努力的作防曬,擔心或懷疑維生素過低,則請自費抽血驗維生素D;真的有過低的情況,再使用口服維他命D有效率的補充,這樣就可以兩全其美。補充維生素D,吃的比曬的安全!